为什么中国人不敢快乐?|过于追求宏大意义的民族丢失了什么?
一、什么是无意义视频?
朋友们大家好,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类我觉得很有意思的视频——无意义视频。这类视频在简中网络非常火。什么叫无意义视频呢?我给大家简单分享三种。
1. 搞砸一切的无意义
比如说,请好朋友吃香蕉,但配料是奥利奥,黑乎乎满满一盘;
或者要做一个仪式感满满的拉花,但最后关头直接发疯搞砸。
2. 一本正经的无意义
第一个视频是把橘子从白色的碗挪到带花纹的碗,视频就结束了。
第二个视频是把薯片从一个碗挪到另一个碗,大家会看到评论区非常热闹,纷纷索要教程。
3. 技巧满满的无意义
这个博主是我最喜欢的之一,她发明了很多无意义的创意:
用嘴巴包饺子,保证把白开水包进去;
打扫厨房水池太麻烦,就打印一张干净的水池放在下面;
穿了塑料袋再穿袜子再穿鞋再穿袜子,这样既不用洗脚,也不用洗袜子。
每一个小妙招都脑洞大开,但都毫无意义。
这种无意义视频在近两年异军突起,成为一个非常有流量的流派。那么,为什么人们会沉迷无意义的视频呢?我先抛出一个初步理由:中国人活得太有“意义”了,以至于无意义视频带来了一种释放的气阀感。
二、中国人的意义追求
中国人似乎非常追求意义。从小我们写作文,无论是学习、助人,还是评论社会现象,都必须升华到宏大的意义:
读书不是为了我喜欢,而是为了报效祖国;
老师教我们不是为了挣钱养家,而是为了当蜡烛燃烧自己;
分析古文也不是解读古文,而是升华到中国文化、国家崛起、下一代梦想和担当。
我记得小学时,老师让我们背诵小学生守则:“爱这个,爱那个”,唯独没有爱自己。任何感受都必须套用规定好的、政治正确的、宏大的意义。
家庭教育也同样如此:学业、爱好、旅游,都必须具备实用性——也就是“实用的意义”。
成年后,特别是中年后,你会发现有活人感的人很少,甚至很多人会轻描淡写地说:“人生没意义”。这种轻飘背后,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空白与悲凉。
三、意义空心化的原因
1. 外部程序化的意义构建
中国人的意义感往往是外部安装的程序。
学习是为了考好大学;
工作是为了付房贷;
婚姻是为了人生托举。
这些行为与个人感受无关,而是一种满足外部标准的人生打卡。驱动力来自两方面:
满足权威标准时分泌的多巴胺;
被集体观念抛弃的恐惧。
结果是,真实感受被掏空。
2. 真实意义的生理基础
意义感在神经科学中可检测,当体验到“意义”时,大脑会同时激活情绪系统、前额叶计划区及DMN默认网络。
这意味着,当思维、行动、情绪、身体同步流动时,你会感到:“这件事对我来说是对的”,产生强烈的满足感。
例如:
一个人搭乐高,别人觉得没意义,但自己感到爽;
一个人唱歌,别人没听到,但自己幸福。
意义是一种绝对个人体验,无法被灌输,也无需向别人解释。
3. 传统文化与集体主义的影响
古代文人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,学技艺只是提升素质与道德的手段,而非探索爱好本身。
近代思维传统进一步绑定了:
集体主义:个体快乐是自私的;
权威主义:下位者无法表达情绪;
优绩主义:优秀才能拥有快乐。
结果是,单纯快乐、单纯爱好、单纯休闲缺乏被肯定的空间。
四、无意义视频的流行与心理共鸣
现代中国社会的现象是:一切无功利的快乐都需要道德辩护。
孩子休息,家长说:“明天能更有效率学习”;
孩子旅游,家长说:“增长见识”;
孩子学跳舞,家长说:“锻炼身材、培养气质”。
从小,我们就被灌输“做事必须有意义”。成年后,当遇到单纯快乐无法定义时,会陷入焦虑和虚无。
这种环境下,人们逐渐丧失感知无功利之美的能力:
美、闲暇、快乐、游戏、亲密、自然——这些本是生命最本质的意义来源,却被边缘化为“没用的事”。
韩炳哲称之为优绩社会的倦怠:表面自由选择,实际上被功利逻辑绑架。
1. 无意义视频的心理功能
无意义视频火的原因:
社会追求目的价值和意义,出现意义通胀;
中国人原有的意义载体(升官发财、金榜题名、传宗接代)崩塌,造成漂浮感;
无意义视频成为对冲这种焦虑的出口。
评论区的活跃也是一种反抗:
反抗事事有意义的社会;
反抗事事听从权威的规则;
大家通过集体装傻,形成以笑声连接的精神联盟。
2. 生命的意义与当下体验
生命意义常在怀疑中被思考。小的时候不理解追求幸福,长大后才明白:
幸福的追求常源于日常生活中捕捉不到丰盛感受;
一切与意义、目的绑定,会让人生失去存在的深度;
人生就像风中的塑料袋,轻盈优美,与风共舞的瞬间才是宝贵的。
五、总结
无意义视频的火爆,不只是搞笑或脑洞,而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心理状态:
中国人从小被剥夺自我探索意义的机会;
成年后面对功利社会,容易感到空虚;
无意义视频提供了心理释放、失败和出错的合法空间;
每个视频背后,是人们内心说不出口的追问:
我有没有权利出错?我有没有权利发疯?我有没有权利享受毫无意义的快乐?
在这种意义困境下,笑声、装傻、搞砸本身,成为了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救赎。
生命的意义是什么?
在我看来,这是人们对生命充满怀疑时才会去思考的问题。
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体验,只有当你想不起它的时候,你才真正拥有它。
小的时候,我一直不理解,很多文章都说要追求幸福。
我当时想,幸福有什么好追求的?
长大后才明白:我之所以不追求,是因为我已经拥有。
事事强调意义的人,其实往往在体验意义的干涸。
因为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不到丰盛感受时,人们才会转而把视角放在塑造意义、追逐意义上。
当我们总把人生和意义、目的绑定时,人生就失去了存在的深度。
也就是说,我们活着的每一个瞬间,都有它特定的深度。
但是当一切都为了远方的目的和抽象的意义时,此刻的深度也会自然消失。
你的生活就像一根扁平的箭,唯一的意义是终点。
到了终点,大家可能会去看看你是十环八环还是脱靶,然后对着脱靶的箭说:“这根箭废了”。
但我觉得,人生更像风中的塑料袋。
每当塑料袋在空中飘舞,我都会凝视很久。
它是那么轻盈、优美,成为可以看见的风。
每一个动作都像带有无限的自我意志——
它知道什么是美,什么是韵律,什么是自由,但其实它什么也不知道。
它最宝贵的,不是它是谁,而是它与风共舞的每一个瞬间。
这点和一些博主很像。
大家总是让我聊博主,但其实没有伟大的博主,只有时代的情绪。
只是恰好有一些人,成为了时代的载体,让人们看到了时代的情绪。
如果今天是2018年,我不会在这里发视频,也不会有此刻的你们。
是时代的风把我们吹到了这里,形成了一期一会的精神community。